「國際無車日」源於降低都市汽車帶來的空氣與噪音污染,而今隨著人本交通觀念、降低運具碳排放量與降低能源依賴等論述,讓無車意識於世界各地遍地開花。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出現了全美第一個「無車」的住宅區專案,今年將迎來首批入住居民。本文以塞車費與無車社區等案例,反思我國「無車」的可行性。
受基隆河圍繞的內湖交通長年壅塞,讓許多上班族頭痛不已,不少企業提出「水路運輸」方案,希望利用觀光船接駁來解決塞車問題。運用水路紓緩地面交通究竟可不可行?或可參考紐約、曼谷與斯德哥爾摩近年渡輪電動化的例子。
出國前,你是否也常為了要打包哪些衣服和行李而傷透腦筋呢?現在你或許有機會兩手空空、不帶任何衣物,就可以直接前往目的地旅遊,是怎麼做到的?利用日航推出的服飾租用服務「Any Wear, Anywhere」,不僅替旅客省下了頭痛的打包煩惱,更能幫助減輕托運行李,進而減少飛機的碳排放。
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歐盟在今年3月通過了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法令。這項法令看似為淨零目標帶來一大躍進,但德國在立法過程要求必須保留使用e-fuels車輛的豁免權,引發不少爭議。
2022年台灣交通事故奪走3085條人命,創10年來新高,更是同年荷蘭(737人)的四倍。荷蘭自1970年代起,在民間促發與完善的路網規劃下,交通明顯改善。學者指出,荷蘭歷經近50年由下而上的抗爭,從汽機車盛行轉為自行車友善國度,連總理也騎自行車上班!相較於台灣因成本與道路規劃,多依賴汽機車,所謂的單車政策也以觀光遊憩為主,自行車難以成為民眾的主要通勤工具。
共享滑板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層出不窮的問題,今年(2023)4月2日巴黎舉行公投,讓全體市民決定共享電動滑板車去留。結果近90%票數支持廢除。
引言:荷蘭政府今年4月因試圖限縮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航班數量及起降時間,遭到多家航空公司提起訴訟而敗訴,這會是政府要求航空業減碳道路上的一大挫敗嗎?
引言:為了更有效控管對環境有害的氣體排放,英國政府正研議對駕駛人課徵「輪胎稅」。汽車不只有燃油產生的廢氣造成環境汙染,還有輪胎磨損釋出的微粒。環保人士才成功提高英國駕駛人購買電動車的意願,下一個減排戰場可能會在輪胎及剎車皮上開打。
航空業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可別以小看這數字,如果航空業是個國家,它將是世界第六大排放源……要如何在選擇航班飛航時兼顧環保,成為許多旅客的難題。
法式婚禮講求氣氛,除了使用精緻餐盤與桌飾外,低碳運輸、在地飲食、減少使用瓶裝水與一次性塑膠用品,避免食物浪費等更是目前趨勢。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6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