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已然成為全球各大城市所須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不只是城市的硬體將受到考驗,市民的反應行動也很重要。這些獲選的城市將成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持續啟發未來的城市行動
歐盟自2012年起全面禁養格子籠雞,「非籠飼雞蛋」已是全球重視食品安全與動物福利的趨勢,母雞的飼養方式決定雞蛋的品質,值得消費者留心注意。
數位化將能為政府提供一個革新和創新的工具,減緩疫情對經濟活動和社會所帶來的創傷。這些方針最終的目標,包括利用大數據系統建立應對疫情的衛生醫療系統、保護社會弱勢和貧窮團體、強化政策和制度以及創造永續經濟成長。
去年日本產業和學界成功研發出新的碳捕獲、儲存及再利用技術,協助發電廠轉型成負碳電廠,藉由這個例子將帶領讀者了解過去較為陌生的「負碳排」概念。
生產木材的的碳排放數遠比鋼筋水泥或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低許多。在全球暖化的現代,除了在製程中的低碳排放,木材也是天然的二氧化碳儲存庫,替節能減碳帶來一絲曙光
每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總是會發布最新的《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2020年的氣候會議雖被延宕,但報告仍順利出爐,也將疫情帶來的影響納入分析,我們是否正逐步縮小碳排放差距,一起來報告裡找答案。
身在台灣物質算富裕的我們,很可能對食物生產端悄悄發生的改變一知半解。特別是鮮少人知道,數年以來,有一群先知先覺的農民和有志者,意識到氣候變遷的衝擊,而在第一線先採取因應對策:保種,透過多元方式將農作物的遺傳基因保存下來
與台灣國土面積差不多的瑞士,雖然人口數沒有那麼多,但每人每年平均製造151公斤的廚餘,其實和台灣人均廚餘量差不多(大約158公斤),他們是怎麼處理廚餘的?
數位化(Digitalization)高度受到國際推崇,許多國家都將其列為前瞻發展的一大方針,不僅是對資訊管理有幫助,在氣候減緩上也能帶來節能減碳的效果,只不過也有些觀點認為數位化會造成未來用電量激增
FACA較不傾向由政府透過強制性的嚴格措施來要求農業部門減排,而是偏向透過自願性的市場機制來推動,至少已經讓一些氣候變遷懷疑論者,開始加入對抗氣候變遷的共同戰役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2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