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一次長程飛行的碳排量超過某些國家一年的人均碳排。我們可以怎麼更環保地旅行與飛行?
台灣推出農業淨零政策後,雖然積極且方向正確,但缺乏完整的溫室氣體盤查基礎,原因之一為糧食系統盤查邊界設定過於狹隘,原因之二為忽略糧食中七成進口糧食的碳排放。
隨著氣候變遷影響擴大,受到衝擊最嚴重的族群,卻不是製造最多碳排放的那群人,這究竟該怎麼辦呢?
走進便利商店,隨手拿一罐啤酒或其他飲料,是許多台灣民眾的日常場景。但少為人知的是,飲品製造商為環境保護所下的工夫。為了涵養地下水資源,日本啤酒公司三得利(SUNTORY)發起「天然水之森」培育計畫,大致分為瞭解、整理、復育三個部分,在2020年已達成1萬2千公頃造林面積。
《低碳生活部落格》聽到大家的心聲了,我們統整多份國際權威文件,彙整出9大氣候標語的完整定義,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就會有初步的清楚理解。
家具租賃服務不只提供消費者便利的需求,更重要的好處在於,它是個節能減碳的環保選擇。在家具的供應鏈中,原料製造是整體排碳量的最大宗。以IKEA為例,其使用的塑膠、金屬、木頭就占排碳量的45%。然而,根據美國環保署統計,單單2017年,就有1220萬噸的家具與地毯進入垃圾掩埋場。如果家具能藉由租賃延長使用壽命,就能顯著減少碳足跡。
大規模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是抑制增溫於1.5度以下的必備措施。依據IPCC分析,全球若於2050要達成淨零排放,能源密集度必須較今日減少55%以上,平均換算下來,每年進步幅度要有2.6%才夠。
滝澤秀一在接受環境省的專訪表示,剛開始做清潔隊員時,就被一整天收集下來的垃圾量給嚇著了。「我問前輩:『這樣垃圾處理場有一天會滿的吧?』前輩卻淡淡地說:『很快就會滿了唷!』我聽了更是驚訝。」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能源價格自去(2021)年9月就持續飆漲,使得德國社會對能此越發恐慌。然而,這場軍事衝突反而讓德國政界更加堅定推動能源轉型。然而,德國的能源轉型趨勢,也衍伸出新的社會議題:一是這些綠能推廣措施的參與者不夠多,因此有所侷限;二是能源轉型加劇了能源貧窮,讓弱勢家庭負擔更加沉重。
瑞士藝術家Ivo Moosberger靠著徒步健行的方式旅行,並在大自然選擇石頭、花朵、樹葉、積雪創作,帶回家的「作品」只有照片。他認為美麗的事物、風景就在腳邊,只要用心觀察,不需飛到很遠的國外才找得到。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5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