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南部的巴伐利亞擁有超過千年的啤酒釀造傳統,今年度的慕尼黑啤酒節吸引超過67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共襄盛舉,超過700萬升啤酒被暢飲一空。然而,全球暖化正嚴重威脅著當地的啤酒花產量及其經典風味。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在延長會議後,終於在23日凌晨近3點達成最難也是最關鍵的氣候資金協議。富國同意每年支付3000億美元協助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災害,儘管數額遠不足開發中國家提出的1.3兆美元。
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七成以上的勞工面臨職場熱傷害的風險。全球夏季溫度年年遞增,究竟該如何應對職場高溫風險?美國正在擬定新法、中東的阿聯、亞洲的印度又有哪些因應之道?
最近一份報告指出,炎熱天氣恐怕為未來的夏季奧運畫上休止符——因為健康風險,戶外體育賽事不再可能在夏季舉辦。
隨著氣候變遷惡化,融化的高山冰川、消失的北極海冰、被野火燒掉的森林,以及海水淹沒的太平洋小島越來越多,一些過去被譽為獨特美景的自然景致日漸消失,人們想趁景觀還在時親眼見識的想法,讓「末日旅遊」開始興起,卻也讓這些原本就脆弱的景觀陷入更加窘困的局面。
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各地正面臨嚴峻的高溫威脅。各國紛紛從建築和城市設計方面著手,尋求解決之道。城市作為人類對抗致命高溫的第一道防線,各國政府也積極採取措施為城市降溫,像西班牙塞維亞就設計出具有冷卻功能的地下水管、美國鳳凰城研發了讓路面降溫的技術,阿布達比則在高樓外牆蓋動態遮陽板抵禦酷暑。
泰國的旅遊勝地清邁,已然成為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濃度超標的PM2.5不僅引發居民氣喘、過敏、呼吸困難等諸多症狀,也讓遊客人數銳減,訂房率顯著下降。
為了因應氣候危機,歐洲各地的古蹟開始裝上太陽能板,引發了文物保存和氣候行動之間的衝突。義大利著名的龐貝古城裝上了「隱形太陽能板」(invisible solar panels),將太陽能板融入在古城之中,試圖找到新與舊共存的可能。
隨著數位化、智慧化及電氣化趨勢蓬勃發展,未來三年全球用電需求將持續上升,各國持續部署的低碳能源預計可滿足新增的電力需求,發電碳排量將呈結構性下降,但低碳排能源仍面臨供電不穩定的隱憂。
氣候變遷下,極端氣候影響加劇,許多地區開始著重於「減緩」(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然而,有些為了強化地區韌性的基礎設施方案,非但沒有減緩災害影響的作用,反而因為急就章、設計草率或錯誤,而造成「錯誤調適」(maladaptation)的問題。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5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