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英國正值熱浪來襲,開幕日32.2℃高溫,創下溫網有史以來新高紀錄。觀眾席上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等名人手裡握著小電風扇,被鏡頭捕捉下來,成為話題主角。但當夏季過去,明年凱特布蘭琪還會拿著同一支手持電風扇出現在螢光幕上嗎?或許無法確定,但隨著氣溫連年攀升,手持電風扇這類「快科技」(FastTech)產品的需求正在急遽攀升。
2023年茂宜島大火,乾旱、易燃植被和強風等因素交互作用,火勢猛烈,百人罹難、上千人撤離家園。這場世紀災難過後,夏威夷決心加強防護,因而通過全美第一個為抵禦氣候災害而生的「綠色住宿稅」,這個決定會獲得觀光客支持,或是嚇跑觀光客,仍是未知。
最新研究發現,北京孕婦和新生兒體內的鋰濃度高得驚人,甚至是其他城市的20倍以上,來源卻無法追溯。專家懷疑可能跟當地盛行的鋰電池產業有關,特別是中國的鋰電池回收率太低,可能讓鋰滲入大環境,進而影響胎兒健康。
夏日腳步接近,氣溫日益升高,瀝青、混凝土充斥的校園儼然成為危險的高溫陷阱,尤其在缺乏樹蔭的大城市,問題更形嚴重。有鑑於此,從紐約、洛杉磯、費城到休士頓等,各個城市都開始積極啟動綠化改造計畫,為校園降溫。
隨著台灣的夏季越發炎熱,孕婦、兒童和老年人等弱勢族群正面臨高溫帶來的健康危機。科學家正在加緊研究高溫對脆弱族群的影響,並尋找有效的防範措施。
全球珊瑚礁生態最豐富的珊瑚大三角,印尼處於最中心,有「海中亞馬遜」之稱,甚至讓美國政府第四度同意讓其用更實際的保護自然作為來抵銷外債。這樣的作法究竟能不能拯救印尼的珊瑚呢?
德國東南部的巴伐利亞擁有超過千年的啤酒釀造傳統,今年度的慕尼黑啤酒節吸引超過67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共襄盛舉,超過700萬升啤酒被暢飲一空。然而,全球暖化正嚴重威脅著當地的啤酒花產量及其經典風味。
今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在延長會議後,終於在23日凌晨近3點達成最難也是最關鍵的氣候資金協議。富國同意每年支付3000億美元協助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災害,儘管數額遠不足開發中國家提出的1.3兆美元。
根據聯合國報告,全球七成以上的勞工面臨職場熱傷害的風險。全球夏季溫度年年遞增,究竟該如何應對職場高溫風險?美國正在擬定新法、中東的阿聯、亞洲的印度又有哪些因應之道?
最近一份報告指出,炎熱天氣恐怕為未來的夏季奧運畫上休止符——因為健康風險,戶外體育賽事不再可能在夏季舉辦。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