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一體式子彈歷史僅不到200年,子彈內含的重金屬鉛在幾近無限制的使用下,正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隨著各國開始規範,人類又要怎麼確定自己不會淪為鉛中毒的最後受害者呢?

狩獵是野外鉛污染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圖片來源:mtorben/ Pixabay
鉛是一種具有毒性的重金屬,無論是長期暴露或短時間高濃度暴露,都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這包括了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腎臟等,並可能影響生殖系統,甚至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然而,當各國努力移除環境中的含鉛來源時,有一個到現在仍難以完全根除的產品,那就是子彈。
子彈依照槍枝種類有不同的大小,常見的實心型彈頭「全金屬包覆彈」(Full Metal Jacket, FMJ),即是由銅等較堅硬的金屬去包裹鉛芯,以增加貫穿力;這類子彈常用於獵捕鹿等大型獵物,子彈在擊中目標後碎裂,會留下大約0.1至0.2毫米大小的鉛碎片在動物體內,這些碎片會透過血液擴散至全身,從而導致獵物體內鉛含量超標。研究指出,挪威超市販售的駝鹿肉平均鉛含量比起其他家畜肉類的最高允許限值(0.1毫克/公斤)高出了約18倍。
除了實心型彈頭之外,霰彈槍常用的鹿彈(buckshot)及鳥彈(birdshot)內部也是使用鉛製的彈丸,這類槍枝長期用於狩獵,鉛彈擊中動物後也會污染肉類,如格陵蘭人因長期自獵動物食用,居民的平均血鉛濃度(BLL)比起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基準劑量模型(BMDL)規定的兒童發育神經毒性和成人慢性腎病閥值,高出了4至10倍,瑞典也有類似的狀況。
據研究顯示,光是含鉛彈藥就讓歐盟地區累積多達9.3萬公噸的鉛,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進一步統計,歐盟27國中,每年因狩獵產生的鉛約有5000至7000噸沉積到濕地,另外還有1.3萬至1.5萬噸散佈到其他生物棲息地中。光是步槍子彈及霰彈槍彈丸中的鉛,每年造成的野生動物、環境狀況及社會經濟損失就高達10億歐元(約新台幣357億元)。

食物鏈頂層掠食者是鉛污染的最大受害者 圖片來源: Veronika_Andrews/ Pixabay
據《衛報》報導,含鉛霰彈對水鳥影響尤大,因為發射後,每個鉛彈內有200至400顆的小彈丸,鳥類經常會將這些彈丸誤認為種子或協助消化用的沙礫而誤食,而食物鏈階層較高的大型掠食者也經常因為毒物累積的生物放大作用,而成為這類鉛彈的最終受害者,水鳥和濕地信託(WWT)預估,英國每年約有10萬隻水鳥死於鉛中毒。
2022年發布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一份研究,透過觀察美國各地白頭海鵰、金鵰等猛禽樣本中羽毛及骨骼的含鉛量發現,將近一半的樣本測出慢性鉛中毒,而急性鉛中毒的比例也不低,這種規模的中毒程度足以影響飛行或造成鳥類無法吞嚥、消化困難,並最終導致死亡。
這並非科學家第一次針對環境含鉛量做相關研究,包括法國、丹麥在內的多國已立法規範鉛彈的使用,不過除丹麥完全禁止使用鉛彈狩獵外,歐盟僅禁止在溼地周遭使用鉛彈獵鳥,法國遵循規定於20年前禁止在濕地與周圍30公尺使用鉛彈,但效果十分有限,鉛中毒的危險依舊威脅著水鳥及人類的健康。
法國地中海濕地研究中心Tour du Valat的主任貝雪(Arnaud Béchet)就禁令執行狀況進行追蹤,分析1998年至2017年間捕獲到的2187隻、13種的水鳥砂囊後發現,法國最大濕地卡瑪格濕地在禁令實施前就有1/8的水鳥誤食鉛彈,禁令上路後也未改善多少,仍有多達50%遺留彈殼源自鉛彈。

儘管仍有替代品,彈藥轉型仍屬困難。圖片來源: sluehr3g/ Pixabay
歐盟於2023年將鉛製子彈狩獵禁令的範圍延伸至濕地方圓100公尺內,不過由於執法成效不彰、限制措施不夠全面,加上替代品的效果無法與鉛彈比擬,鉛彈的使用率仍高,除此之外,法規僅保護濕地鳥類,而非陸棲鳥類,且濕地鳥類也會離開濕地覓食,抑或獵人難以明確判斷濕地限制區的邊界,在濕地外使用鉛彈狩獵仍會導致捕食者鉛中毒。
為了降低子彈所帶來的鉛污染,早在2010年,美軍就開始開發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含量較低的「綠色子彈」,無鉛霰彈槍子彈的歷史則更早。美國在1991年就以聯邦法律規範禁止使用鉛彈狩獵水鳥,後續相關法規亦不斷演進,促進了鋼彈、鉍彈及鎢彈的發展,民間亦有推出完全無鉛的純銅子彈供獵人選擇。
儘管如此,對彈道的質疑、更換成本高等考量,鉛彈的使用率仍居高不下,加上包括歐洲運動彈藥製造商協會(AFEMS)等利益團體的大力遊說,多國政府的立場反覆,如挪威國會在2015年一度撤銷在濕地以外地區狩獵使用鉛彈的禁令,這些利益團體亦長期強調彈藥中的鉛為金屬,不會被人體吸收,自然不會有影響,阻撓全面性的政策改革。
也因此,當英國於今(2025)年7月宣布要在翌年夏季前實施相關法規,限制含鉛彈藥,並設定為期三年的過渡期時,仍面臨了外界的挑戰。英國射擊與保護協會(BASC)表示,雖然支持整體變革,但是不支持將去年12月原訂的五年過渡期縮短為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缺乏合適的非鉛替代品,目前仍允許使用小口徑子彈在戶外射擊鳥類和動物,氣槍、菁英運動員、軍隊和警察等在戶外射擊場使用彈藥也免受管制。這是否會如同濕地禁令一樣成為無法有效管理的漏洞,或許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The environmental threats from lead ammunition, PubMed Central, DOI: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702884/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from Lead-based Ammunition: Science Versus Socio-Politics, PubMed Central, DOI: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161761/
Demographic implications of lead poisoning for eagles across North America, Science, DOI: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j3068
Review of the legal and regulatory history of lead in hunting, Wildlife society, DOI: https://wildlif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wsb.1465
The Guardian (2025年7月10日),Lead ammunition to be banned for hunting and shooting in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BASC (2025年7月10日),Lead ammunition restrictions – your questions answered
Tidsskriftet(2025年3月24日),Lead from ammunition harmful to public health
Ammo.com , Full Metal Jacket Ammo:FMJ Bullets Explained
Hunters of Europe, Using non-lead ammunition
Tour du Valat (2025年4月15日),Press release – Lead has a hard life in the Camargue marshes
環境資訊中心 (2025年6月10日),20年禁令失靈 法國最大濕地1/8水鳥誤食狩獵鉛彈丸
公視新聞網 (2025年5月9日),法國鉛彈狩獵難杜絕 濕地百萬鳥鉛中毒比例未減
動物友善網(2023年2月15日),鉛中毒事件頻傳 歐盟祭鉛彈禁令救水鳥 護濕地
動物友善網 (2022年2月21日),美國老鷹深受鉛中毒之苦 狩獵鉛彈是元兇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5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