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blog

社宅蓋起來!永續社會住宅成潮流

2023/04/10 林蓉

內政部在2021年宣布,未來新建社會住宅都必須符合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三大標章。國家住都中心也表示,目前已決標及發包中的17處社會住宅,皆為綠建築銀級[1]以上、智慧建築合格級[2]以上與標準規格的耐震標章[3]

除了讓更多人住得起房子,社會住宅也被期待具備社會融合、永續發展、共享社區精神等功能。然而,這些標準仍停留在「合格」而已。

 

  社會住宅不只落實居住正義,更要環保節能!說到台灣的永續社會住宅,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的健康社會住宅是知名的例子。

  松山健康社會住宅除了有先進的節能、隔熱設計,也架設屋頂太陽能板與雨水回收系統。在室內使用綠建材,減少建材本身的碳排放,也因此獲得台灣住宅建築獎的社會住宅特別獎。

社會住宅示意圖。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台灣的永續社宅在哪裡?

  南港機廠基地社會住宅是仍在興建中、台北市最大量體的社會住宅(1000戶以上),也是全球第一個取得「BS 8001:2017」循環經濟國際認證的社會住宅。在建材與工法上追求最大的資源運用效率、使用再生材料、確保建材拆除後能被回收使用。透過太陽能板、滯洪池與電力回生電梯設計[4]建築本身能自行發電、節約水資源。

  文山區興隆D2公宅則是北市首個設置智慧電網的社會住宅。透過多種家用智慧裝置,讓301戶住戶能即時瀏覽用電資訊,相較一般用戶減少了約13%的用電。台北市以外有台南沙崙智慧綠能住宅園區高雄苓雅區綠能社宅等案例。不只全台各地都在興建社宅,興建工程與建築落成後的節能、碳排放與資源循環也越來越受重視。

 

居大不易:社會住宅作為解方

  「居住正義」在台灣已討論多年。2023年台灣的房價所得比為20.1,高於新加坡(15.5)、瑞士(9.7)。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必須不吃不喝20年才買得起一般大小的公寓。台北甚至是全球僅次於香港、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

  房子變成投資工具,多數人難以負擔。因此許多人開始倡議社會住宅政策,作為落實居住正義的工具之一。

  學者麥可史東(Michael Stone)認為,社會住宅應非營利、不得轉售、且居民有永久居住權,才能讓更多人負擔起有品質的居住生活。

  這幾年,相當多的縣市表態興建更多社會住宅。至今全台約有2萬戶已落成的社會住宅。中央政府提出「8年20萬戶社會住宅」( 2017~2024)政策目標。目前已邁入第二階段,代表這幾年內必須興建至少7萬戶的社宅,卻也將製造約1250噸的廢棄物。豐譽聯合工程公司謝佶燁董事長就認為,若同時導入循環經濟的概念,可以減少建造過程中的大量環境危害。

  除了讓更多人住得起房子,社會住宅也逐漸被期待具備社會融合、永續發展、共享社區精神等功能。

  內政部在2021年宣布,未來新建社會住宅都必須符合綠建築、智慧建築及耐震三大標章國家住都中心也表示,目前由已決標及發包中的17處社會住宅,皆為綠建築銀級以上、智慧建築合格級以上與標準規格的耐震標章。

  然而,這些標準僅停留在「合格」而已,循環建築更是不在標準之內。

 

維也納:社會住宅的世界首都

  參照國外成功案例,維也納或可成為台灣學習的典範。維也納社會住宅比例高達45%,市政府可謂最大的「房東」。

  維也納入住社宅的唯一限制是收入在特定標準以下,但相當於比七成五的市民家戶收入還高,因此全市有1/4的居民都住在社宅。

  氣候危機下,維也納市政府訂定2040年碳中和目標,並在近期加大力道促進社會住宅的減碳。翻新老舊社宅也成了其中的重要手段。

維也納古老社會住宅。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例如「智慧社區-蓋伯勒街住宅區(SMART BLOCK_Geblergasse)」翻修計畫,在百年歷史的老舊建築裝設熱汞、太陽能板與儲能設備,大量提升建築採光與隔熱效果。在冬天時使用地熱與夏天所儲存之電力,建築本身不再需要天然氣供暖,2021年獲得奧地利國家永續建築獎。

  永續社會住宅不只需要新科技,更需要人的參與。歐盟「smarter together永續城市計畫」有維也納、里昂、慕尼黑等大城市共同參與,數十個實驗計畫在其下同步進行。

  其中豪夫街(Hauffgasse)再造計畫尤其知名,計畫參與者包含維也納市政府、非營利營建公司、研究機構與顧問公司等多個單位。共485戶居民居住於社會住宅。不只安裝了69瓩的太陽能板與社區汽車共享系統(社區一同購置三台電動汽車,由15位居民自願管理租借系統),計畫方為居民舉辦多場「能源效率世界咖啡館」,讓社宅居民一同參與永續再造過程。計畫報告書結論也強調,在計畫初期就邀請居民加入決策至關重要。

 

  氣候危機越演越烈的當今,建造社宅時加入永續環保概念,不只照顧這世代的公平正義,也顧及下個世代的幸福。

 

 

 

註釋

[1] 根據綠建築標章總表,建築依據其在9大指標(如生物多樣性、節能、CO2減量等)的得分分為5級: 合格級、銅級、銀級、黃金級、鑽石級。銀級代表在九大指標中的得分概率分布在60%-80%

[2] 智慧建築標章有8項指標(基礎設施指標群與功能選項指標群),合格即為最低層級,代表該建築通過所有基礎設施指標與一項功能選項指標。更高等級依序尚有銅級、銀級與黃金級。

[3] 耐震標章分為耐震設計標章與耐震標章,只有合格與不合格2種分類。此三種標章以此為成本最高、申請門檻也最高,因此全台目前只有63棟建築獲得此認證。

[4] 電力回生電梯指的是當電梯減速煞車時,透過電子元件蒐集其煞車時的動能、藉由發電機再轉換成電能。因此使用電梯時能同時產生電力,減少整體的能源浪費。

參考資料

倡議+(2022年11月21日),建築也能與自然循環共享!九典建築「借風」打造永續低碳建築

遠見(2021年8月30日),台灣首座「循環經濟建築」南港機廠社會住宅,建造到入住零廢材,節能還能生財

報導者(2022年11月17日),【六都政見社宅篇】興建社宅已成共識,如何整合資源、永續營運是未來焦點

循環台灣基金會(2022年12月21日),內政部循環建築論壇:社宅導入循環建築,讓好主意成為好生意!

廖建棠、劉倫良、楊宏澤(2018年1月),《中華技術》117期 32-45頁, 台北市節能智慧公宅與虛擬電廠之建置

林育慈(2021年10月),《營建知訊》465期, 維也納社宅百年演進發展(中)

低碳生活部落格(2014年6月19日),不僅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還要永續節能

 

林蓉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士、德國科隆大學社會所碩士。在德國求學與就業多年,專攻能源領域的社會議題、公民參與與國際環境政治。專業領域外也對性別議題、去殖民化與族群政治很有興趣。下一步人生目標是在德國搬入有大陽台的公寓種空心菜。

所有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