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碳交易市場尚未建立,使企業在碳價策略上無所適從。但國際低碳趨勢勢不可擋,往後從盤點碳資產、評估氣候風險、到實施內部碳定價,恐怕還是不得不做。"
畢業於歐盟Erasmus Mundus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多次參與聯合國各類氣候會議,擅長與國內外重量級氣候能源智庫及非政府組織聯手,推行能源、工業去碳化、生物多樣性及低碳建築與交通等議題;同時致力於庶民化的氣候傳播,盼用文字和行動喚起大眾環境意識。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智庫組組長,為台達ESG實踐提供執行支援及智庫研究基礎。
海運業碳排量約占全球碳排量3%,運量卻佔了全球貿易量近九成。航運脫碳轉型除了要配備跟得上替代燃料需求的硬體設備,具備安全操作能力的船員也不可少。如何幫助全球船員都能銜接產業轉型、保障職場安全,成為綠色航運時代備受討論的公正轉型議題。
人類文化中充斥著花卉,從婚喪喜慶到人情送禮、感情表達都有其蹤影,不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朵花可能要遠渡重洋才可以抵達收禮人的手上,這其中又有多少碳排放呢?
廚餘中約有一半為可食用卻被拋棄的食物,食物浪費代表著對農業與水資源等不必要的消耗,同時增加了碳排放,在法國,除了多份對抗食物浪費法案相繼出爐之外,許多商店與餐廳也絞盡腦汁,從隔夜麵包、驚喜餐盒到醜蔬果,發展出創新的商業模式來對抗糧食浪費。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