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版」的一日空中飛航示意圖出爐,光是看這些密密麻麻的小點,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若再以環保觀點考量每台飛機所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更加驚人了。
FSC的認證主要分成森林經營(Forest Management)和產銷鏈(Chain of Custody) 兩大塊,簡單的說,森林經營的認證是要確保活著的樹還是森林的時候,所有人為的經營模式是符合環境永續與社會公平正義的;而產銷鏈的認證則是針對樹死後的各種處理流程,做成紙漿也好、做成家具也好,希望透過對原物料處理與加工的控管,在將成品交到消費者手中之前,也能減少種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衝擊。
當她奮力爬越鵝卵石堆成的小丘時,石頭沉重地移動聲音、與海龜腹甲刮磨的聲音,聽起來特別令人不忍。當她再從小石堆上下滑時,「喀~嘎~」清脆卻不太天然的聲音傳入耳中,原來是海龜媽媽冑甲輾過空寶特瓶的聲音!這聲音,尖銳地刺進我們的心坎,「這就是人類能回報給海龜的禮物嗎?」
亞洲第一個獨立的碳交易系統,2010年四月起在東京起跑。相較於日本全國所承諾的減碳目標:「以1990年的排放量為基準,於2020年達減排25%」今年四月東京都(Tokyo Metropolis)所開啟的減碳強制計劃略為寬鬆,是以「2000年的排放量為基準,於2020年達減排25%的目標。」對像則是針對1,400個都會區內的工廠或辦公大樓,進行二氧化碳排放權的管制。
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成立至今近二十年了,當初是由一些消費者、木材貿易組織、環保團體所提出,認為在這個因全球化而快速破壞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也迅速流失的年代,有必要創立一個誠實可靠的體系來識別經營良好的森林,以作為可信賴林產品來源。
這幾年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各種氣候異常的現象,該冷的時候不冷,該熱的時候不熱,或者溫度落差很大,颱風頻度和降雨強度,也都越來越亂。從1980年至今,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還不到1℃,然而,科學家預測,2055年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4℃。在相差不到1℃的狀況下,我們已經明顯感受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種種不便;而相差4℃,絕對不會只是把目前的狀況放大四倍而已。
要看懂氣候變遷的國際談判並不難,掌握幾個基本原則之後,就不易陷入冗長又官僚的文字當中而不知所云。在氣候變遷這個議題下,所有地球人面臨的共同危機是『過多的溫室氣體』,人類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種,目前最主要的機制為『總量管制(cap-and-trade)』,這個機制在大尺度的範圍下,很多問題浮上檯面,其中一主要問題叫『洩漏(leakage)』。
厄瓜多位於中南美洲,有許多美麗的熱帶雨林,其中的亞蘇尼國家公園(Yasuni National Park) 算是亞馬遜雨林的一部分,面積9,820平方公里,佔地足足有四分之一個台灣大。該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不僅有許多原生的樹種,也是超過10萬種昆蟲的家,裡面更居住著許多鮮少與「文明」接觸的原住民部落,保有非常原始且獨特的生活模式。
上個月,澳洲塔斯馬尼亞(Tasmania)有一塊860公頃的私有地,成為澳洲的第一個經「氣候、社區以及生物多樣性聯盟」(Climate, Community, and Biodiversity Alliance,CCBA)認證的REDD計劃;而在非洲的坦薩尼亞(Tanzania),也有一塊約10,814公頃的退化土地再造林,以及7,565公頃的生物多樣性保育地,已經通過認證的盤查,將很快在自願性碳標準(VCS)的市場上市。
近日英國政府投注大量資金,成立一個名為「森林足跡揭露計畫」(Forest Footprint Disclosure Project)的新方案,將主動出擊,調查200間國際跨國集團,包括Fortune 500的150間跨國大企業,及其他與森林開發或破壞密切相關的50間企業。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