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時間13日的傍晚,尼斯港船隻的鳴笛聲響起,為期五天的聯合國海洋會議(UNOC3)劃下句點。大會期間,核准《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的國家快速增加。在國際動盪分裂與不安的年代,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條約往前跨一大步,已是難得的好消息。
聯合國海洋大會正於法國尼斯舉行,10日有超過90個會員國共同簽署《尼斯覺醒行動》(The Nice wake up call for an ambitious plastic treaty),支持通過全球塑膠公約談判,解決塑膠污染問題。聲明內容指出,8月5日至14日於瑞士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延長談判,《尼斯覺醒行動》應作為推進談判的地板,而非天花板。
第三屆聯合國海洋會議(UNOC3)9日在法國南部的尼斯登場,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布,《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完成核准程序的國家已達50國,加上承諾的國家,條約生效「已成定局」。這將是第一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且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條約。
海洋覆蓋了地球七成面積,全球1/3的人仰賴海洋維生,但氣候變遷、海洋污染等多重威脅,正讓海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據估計,全球六成的海洋生態系統已遭到破壞、退化且難以復原,到2100年,甚至有過半的海洋物種將面臨滅絕風險。
全球衛生紙需求持續增長,但以原生紙漿製成的衛生紙,對環境的危害不容小覷,包括砍伐森林、破壞生物多樣性、造成污染等。使用回收廢紙與替代原料,讓使用衛生紙成為更環保永續的選擇。
2024巴黎奧運以創紀錄的減碳成就畫下句點。傳統巨型奧運模式當前,究竟這場號稱「史上最環保」的盛大體育賽事,最後有沒有交出亮麗的減碳成績單、達成賽前的環保承諾呢?未來舉辦大型運動賽事,又能從中學到什麼經驗?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