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blog

30°C以上工傷事故風險增5% 看歐洲各國如何保護高溫下的勞工

2025/08/25 戴雅婷,林郁宸

2025年6月,西歐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月份,這使勞工面臨嚴峻挑戰。國際勞工組織警告,全球約24億勞工暴露於極端高溫下,對身心造成巨大影響。面對頻繁的熱浪,歐洲各國如何保障勞工安全?

Picture 1

瑞士工人在氣候變遷下需面對夏日極端高溫。照片來源: Kecko/Flickr(CC BY 2.0)

西歐出現有史以來最高溫

烈日高懸,盛夏的酷暑籠罩、氣溫不斷上升。根據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的數據,今(2025)年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第三炎熱的6月,西歐地區更出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月均溫。

氣候變遷讓夏天越來越熱,大大增加了戶外活動風險。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在去年(2024年)報告中示警,氣候變遷讓約24億勞工暴露在極端高溫下,勞工要面對的不僅是熱衰竭,還有一系列加乘的「雞尾酒式」[1] 健康威脅。

歐洲工會聯合會 (ETUC)指出,根據研究,當氣溫超過30°C 時,工傷事故發生的風險便可能增加 5~7%。當溫度升至 38°C 以上時,風險會增加 10~15%。在歐盟,23%的工人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須暴露在高溫下,農業和工業占了36%,建築業則占38%。不過,目前歐盟並沒有關於高溫工作的統一規則,各成員國只能制定自己的法律。高溫頻頻,各國又是如何保護這些辛苦的勞工呢?

圖片 1

自有紀錄以來,2025年是全球第三炎熱的6月,略低於前兩年。照片來源:CS3/ECMWF

西班牙:一名清道夫之死

7月份的烈日如熔爐,巴塞隆納一名年僅51歲的清道夫阿吉拉爾(Montse Aguilar),在熱浪期間工作後返家,被發現不幸身亡。7月中旬,一群清道夫為此走上街頭抗議,即使氣溫創下6 月新高,許多人仍被迫在烈日下工作。參與抗議行動的清道夫羅德裡格斯 (Antonia Rodríguez)表示,酷熱的夏天讓她的工作難以忍受,「我從事這份工作已經 23 年了,高溫一年比一年還糟,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事實上,在遊行前,巴塞隆納市政廳就發佈了規定,要求四家清掃街道的簽約公司必須為勞工提供透氣制服、帽子和防曬乳。當溫度達到34°C時必須每小時休息一次,並到陰涼處歇息。當溫度飆升至 40 °C時,必須暫停一切清潔工作。然而,遊行抗議者卻說,這些規定通通沒有發揮實質效益,他們反而會因在高溫下懈怠而受到懲罰。

去年10月,西班牙才因暴雨遭遇近代最慘重的洪災,也促使西班牙政府批准了勞工一年可擁有為期四天的「氣候帶薪假」,允許勞工在政府發布氣候緊急狀況,無法親自到公司或遠距工作時,得以使用氣候帶薪假、不必外出工作,極端高溫風險也在其中。

高溫下的保護措施 瑞士怎麼做?

世界上有數百萬人暴露在危險的高溫中,即便在滑雪勝地瑞士,一個以涼爽著稱的國家,每年夏季也越來越常出現極端高溫。根據《Swissinfo》,在20152024年這十年間,瑞士平均升溫了2.28 °C,是全球暖化下升溫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瑞士多數建築只設有暖氣系統,並無冷氣空調。

  1. 瑞士的高溫保護措施主要由聯邦公共衛生局(FOPH)和經濟事務國務秘書處(SECO)共同訂定,包括工作前的強制教育訓練,雇主要教員工認識中暑的症狀,比如頭暈、噁心、皮膚乾熱等,並知道要如何預防及自我保護,如穿著合適服裝、定時補充水分、避免正中午工作等。此外,新來的員工也不要一開始就安排太多體力工作,要有讓身體逐步適應高溫的時間。
  2. 提供有休息、有遮蔭的休息處是最基本的,戶外工作需要在陰涼處安排休息時間,或安排輪班來避開最熱的時段(上午11點到下午 3 點)。並在工地設置臨時的遮陽棚、提供風扇或冷氣。
  3. 瑞士使用「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來準確掌握「人體真正感受到的熱」,而不是只看氣象預報的氣溫。另外,政府也提供早期預警系統,幫助提前準備即將到來的高溫,例如提前調整工作時間、備好防暑用品等。

義大利:最熱的期間禁止於戶外工作

7月初,義大利對米蘭、羅馬等城市發布了熱浪紅色高溫警報,一位不到50歲的建築工地工人疑似因中暑過世。熱浪期間,義大利部分地區急診室的入院人數增加了1520%。

「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身在熱壓力風險中,尤其那些是年輕力壯的人。」義大利國家工傷事故保險研究所(INAIL)的研究主任指出。人在勞動時容易流很多汗、體溫升高,可能導致「熱衰竭」甚至「中暑」,可能出現頭暈、想吐、無法集中精神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失去意識、危及生命。

為了因應炎熱的高溫,從倫巴底到西西里島,義大利有一半以上的地區禁止在中午12點半至下午4點間,也就是一天中最熱的時段戶外工作。戶外工作禁令包括道路工程、採石場、建築工地,到農業或園藝工作,大多地區的禁令實施到8月底、少部分則是到9月中才會解除禁令。

在義大利,INAIL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項工具「Worklimate 2.0」,可以估算義大利戶外工作者的日常風險,只需要選擇是在陽光、陰涼處工作,以及工作強度等,就能估算出當日的高溫工作風險,幫助工人、雇主和職安人員建立更安全的職場環境。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地圖, 圖表 的圖片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選擇在陽光、陰涼處工作,以及提供工作強度後,Worklimate 2.0就能估算出當天不同時間下作業的熱危害風險。等照片來源:擷取自Worklimate 2.0

心理層面也需重視,共同參與政策制定更有效

研究發現,如果勞工可以參與工作場所的防暑對策,例如選擇使用哪些降溫設備、何時休息等,勞工會更願意配合,也能提高防護效果。在瑞士,勞工若覺得現場工作條件太熱、對身體有危險,有權暫時停止工作,並離開危險區域。雇主不得因此處罰或解僱員工。
孕婦、體重超重或年長的員工,因為對熱的敏感度較高,雇主有義務注意這些族群。根據規定,當孕婦在室內溫度超過28°C的地方工作就被視為危險溫度,所謂的室內溫度,測量的是距地板一公尺處的室內空氣溫度。瑞士在溫度與濕度上與台灣有相當大的差異,若是像台灣這樣高濕度的國家,則會有更高的體感溫度。

隨著氣候持續升溫、熱浪日益頻繁,相關制度也必須持續檢討並與時俱進。政府與民間都應加快腳步,積極推動並落實各項緩解夏季職場高溫的措施,並針對不同產業(如建築、農業等)制定更具體且細緻的標準,此外,若能積極推動勞工、雇主及政策制定者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對策的制定,讓勞工能更加配合,提高職場安全。

注釋

[1]形容多種威脅同時存在,彼此加乘,使風險更為複雜與嚴重。

參考資料

  1. 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2025年7月10日),Western Europe and the Mediterranean gripped by major heatwaves in June
  2.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2024年8月6日),More workers than ever are losing the fight against heat stress
  3. Euronews(2025年7月4日),42% increase in heat-related deaths at work in the EU since 2000, trade union says
  4. Euronews(2025年7月19日),When is it too hot to work? Know the signs of heat stress, your working rights, and how to cool down
  5. 路透社(2025年7月1日),Barcelona investigates street sweeper's death as Spain swelters in heatwave
  6. Fortune(2025年7月24日),Death of 51-year-old Barcelona street sweeper from heatstroke stirs labor unrest in Southern Europe
  7. 美聯社(2025年7月25日),Southern Europe swelters as heat threatens outdoor laborers
  8. ABC News(2025年7月24日),Outdoor workers demand protection as cruel heat bakes southern Europe
  9. Swissinfo(2025年7月16日),瑞士為何躋身全球十大升溫最快的國家之列?
  10.  路透社(2025年7月2日),France shuts schools, Italy limits work outdoors in 'exceptional' European heatwave
  11.  衛報(2025年7月1日),Italy limits outdoor work as heatwave breaks records across Europe
  12.  24小時太陽報(2025年6月21日),Prohibited to work at times of high temperatures: measures region by region 
  13. Euronews(2024年11月28日),Spain’s new ‘climate leave’ gives workers four days off during extreme weather
  14. Staatssekretariat für Wirtschaft SECO, Hilfsmittel zur Massnahmenplanung und Umsetzung für Arbeitgebende
  15. Swiss National Accident Insurance Fund (SUVA, 瑞士國家意外保險機構), Hitze bei der Arbeit – was tun?
  16. Swiss National Accident Insurance Fund (SUVA, 瑞士國家意外保險機構), Arbeiten im Freien bei Sonne und Hitze
  17. Transatlantic Law, Switzerland Update: Working in the Heat

戴雅婷

2016年移居瑞士,蘇黎世旅遊局訓練、授證的中英導覽員。曾任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社長、英語講師、南科管理局外賓接待、海生館解說員。

所有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