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blog

主張跨境守護人權與環保 瑞士企業責任法公投始末

2021/02/19 戴雅婷

瑞士一項公投倡議,成立了以往少見的大型支援網絡及聯盟,並獲得超過半數民眾投票支持,訴求企業負起環保與人權的主張,不會因為越過國界而終止。

在蘇黎世州隨處可見的公投宣傳標語(圖:戴雅婷)

  2020年11月底瑞士發起一項向企業問責的公投,若公投通過,瑞士公司[1]在境外生產營運沒有符合國際環保或人權規範時,相關受害人可以在瑞士法院提出訴訟。

  這項公投雖然獲得50.7%的過半同意票數,但仍因州數沒有過半[2]而未通過。像這樣總同意票數過半,而州數沒過半的公投案相當少見。上一次投票有總票數過半、而州數沒過半的狀況,發生在65年前保護租屋者與消費者的公投。

錢賺進口袋、汙染留在境外 衍生倫理問題

  發起這項公投的團體認為,企業追求獲利與競爭力的同時,不可以罔顧國際環境標準,危害當地自然環境與勞工健康。

  瑞士境內所使用的各項產品,約有70~80% 的生態足跡是發生在境外。這些工廠設立在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當較貧窮的國家對企業沒有相對應的規範,或因官員貪腐問題,發生童工、水汙染、空氣汙染而危害健康時,受害的當地民眾往往求助無門。

  公投團體舉出的例子 有:瑞士的公司在其他國家販賣國內多年前早已禁止使用的農藥、在黃金的金鍊廠使用童工、水泥廠汙染空氣,造成當地孩童生病等狀況。

  這項公投要求瑞士的公司在境外的營運,需依循國際間通用的環保與勞工安全標準,而不是採用瑞士境內的標準,要求在境外設廠的公司。符合國際標準代表公平競爭,而非將成本轉嫁給環境與境外人民的健康。

瑞士公司在南美州祕魯的礦區,製造水染與空氣染,造成當地孩童鉛中毒等問題(圖:Google Maps

政黨、非政府組織、企業、社區、教會表態 成立少見的支持網絡

  這項公投從2015年 開始連署之後,組成了少見的大型支援網絡及聯盟,各個團體組成的委員會包括:

政黨委員會:各政黨有超過百位政治人物公開支持這項公投,包含社會民主黨、自由綠黨等,瓦萊州的經濟保守黨(UDC)也在其中。

非政府組織委員會:瑞士大型人權、環保團體等超過130個NGO加入聯盟。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等。

企業委員會:百間民間企業支持。

社區委員會:超過7000名志工,在450個以上的社區成立在地委員會。

教會聯盟:公投內容與教會「人類尊嚴與維護上帝的創造」價值觀相符,所以教會聯盟也參與其中。

超過130個NGO聯盟,各組織包括人權、環境、政治發展、消費者保護等加入公投倡議行列。圖:konzern-initiative.ch 。

  受聯邦資助的選後分析報告指出,總票數過半的同意票,除了原本政治立場就偏向社會民主黨與綠黨的選民外,也獲得了中間派、青年、婦女團體的支持。投反對票的民眾除了原本保守右派支持者之外,也有人認為對於瑞士的司法單位與企業來說,有實際執行的困難;另有部分民眾認為,若支持公投,恐怕會使得受疫情影響的低迷經濟雪上加霜。

  在州數方面,瑞士人口約有63%講德語、23%講法語 ,同意的票數多來自法語州。除了區域內有大城市的德語州以外(蘇黎世、伯恩、巴塞爾),位於鄉間與山區的德語州皆投不同意。不僅德語區內部存在城鄉之間立場的差異,在瑞士的公投史上,也常出現德、法兩大主要語區的觀念鴻溝。

  這次公投發動團體動員了數個政黨、上百個非政府組織團體、企業與公司行號、教會聯盟,共有超過1萬名志工加入,成功引起廣大的注意,並且贏得過半的票數。儘管因為州數未過半而遭到否決,但主張企業在環保與人權方面負起責任的呼聲,不會因為超出國境邊界就終止。

註解:

[1] 這次公投欲規範的是在瑞士註冊的公司、總部設在瑞士的公司、多數的管理工作發生在瑞士的公司。和瑞士總公司有往來的供應商和生意伙伴,總公司都有責任要檢視他們的營運方式。

[2] 依據瑞士的公投規範,除了總票數需過半,州數也需過半,公投才會通過。若用台灣來比喻,台灣共有22個縣市,除了總票數要過半,「縣市數」數也要過半。若高雄市內贊成票多於反對票,高雄就是「贊成」市;若苗栗縣中的反對票多於贊成票,苗栗縣就是「反對」縣。22縣市中要有12個贊成市,才能算過半。台灣與瑞士國土面積相當,瑞士有26個州,需有14個州贊成,公投才會通過。

戴雅婷

2016年移居瑞士,蘇黎世旅遊局訓練、授證的中英導覽員。曾任台南社大海灘廢棄物監測社社長、英語講師、南科管理局外賓接待、海生館解說員。

所有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