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blog

九張影像 追憶梁從誡先生

2010/11/01 陳楊文

梁先生簡短地聊起創辦自然之友的過程,以及在中國推動環保的心路歷程。這次的談話,深深地打動董事長鄭先生的內心,以致後來董事會上,只要會上提及自然之友,鄭先生都會不厭其煩地轉述梁先生的話,以表達由衷地贊同梁先生的環境貢獻。

 圖/梁先生伉儷在北京街頭騎單車(陳楊文攝於2004年)
 文/陳楊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主任)

 前難過地聽到梁先生過世的消息,從資料庫中找出與梁先生相關的照片,才發現與梁先生結緣的時間都大都是在晚春六月,照片中自始到終梁先生都保持一貫的微笑,與他父母親在網路資料庫,那種不苟笑的拍照面貌不同。


 初次與梁從誡先生會面,是2004年代表荒野保護協會,與一群台灣非營利組織朋友到北京拜訪時所見。而第一張拍的照片是我剛任職基金會,回訪梁先生辦公室後,梁先生伉儷騎單車回家時所拍的,正牽著單車正準備離去,我喊著請看這裡,兩老微笑看著鏡頭,留下我們見面第一次的紀錄,這也是後來各張照片中,我個人最喜愛的一張留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好像是剛出生的寶寶見到慈祥的長輩,留下腦海中的永久銘記。

 之後,我們兩方組織開始有公事的往來。翌年,2005年台灣流行「人間四月天」電視節目,梁先生伉儷受邀訪台。我才知曉原來梁先生是林徽音的小孩,雖然之前略有所聞,梁先生為清末思想家梁啟超之後代,但在從事環保者,人人平等,遑論名門後裔。事實上,認識這梁先生這幾年,從未聽及梁先生提到其先人往事,倒是個性活潑的夫人,有時興起,略微談及家事,不過我記得一件事,夫人方女士說那些節目的內容都是假的,我有點慶幸還好不是那個節目的迷,不必承擔幻滅後的惆悵。

 我所見到的梁先生,平時並不多言,05年來台訪問時,我有幸奉陪在旁,帶兩老走訪了台灣許多團體。首站,是到台達公司與基金會參訪,由董事長鄭崇華先生伉儷與執行長海英俊先生相陪。梁先生簡短地聊起創辦自然之友的過程,以及在中國推動環保的心路歷程。這次的談話,深深地打動董事長鄭先生的內心,以致後來董事會上,只要會上提及自然之友,鄭先生都會不厭其煩地轉述梁先生的話,以表達由衷地贊同梁先生的環境貢獻。

 除了到達台達之外,梁先生利用參訪的過程拜訪荒野保護協會,假日在前理事長李偉文先生半山上的家,會見荒野的一些朋友。梁先生坐在偉文家瞭望台北盆地的陽台甚久,慢慢地體會台北人的環境氛圍。晚上,荒野的伙伴陸續上山聚集,與梁先生會談,最後大夥與另一件梁先生甚感興趣的家具合影,一面具有三層書櫃的牆。梁先生與偉文分別抱著偉文的孿生女兒AB寶,留下這張荒野家族的合照。那一天剛好是6月4日,與第一張照片拍於前一年的6月2日時節相當,我才聽說有些北京的朋友,這段時間會刻意穿黑色的衣服紀念。

 隔日,我充當導遊開車帶兩老上陽明山,路過林雨堂紀念館,梁先生特地要求前往。梁先生在館裡仔細觀看各項文物,最後並到林先生墓前瞻仰甚久。此行的目的除了觀光外,梁先生上陽明山的用意,在觀察荒野保護協會所從事的兒童環境教育,不過當天少見到兒童,是荒野的炫蜂團導引員在為導引兒童前,大人所作的培訓教育。

 06年會面時聽說,梁先生恐怕得了袙金斯症,慢慢回覆到孩童時代的記憶。此行之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見到梁先生了,雖然赴京時曾經去探訪先生,大多只能與夫人閒聊了。最後一次,是在自然之友的十五週年慶活動,先生在旁人攙扶下到場參與,已經幾乎無法言語,也失去我所熟悉的微笑,我怯懦地在躲在眾人之後,內心激動不已,竟無法直視拍照,最後由在場好心的朋友提供我這一張照片,算是梁先生在我心目中最後的遺照了。

 圖/梁先生抵台參觀台達公司,並由董事長鄭崇華先生親自解說(陳楊文攝於2005年)

 圖/梁先生參觀基金會辦公室旁生態池(陳楊文攝於2005年)

 圖/梁先生端坐在李偉文家陽台觀看台北盆地(陳楊文攝於2005年)

 圖/梁先生與荒野伙伴合照(陳楊文攝於2005年)

 圖/荒野前理事長林耀國解說環境(陳楊文攝於2005年)

 圖/梁先生在林語堂先生墓前端詳甚久(陳楊文攝於2005年)

2006年最後一次會談所見(陳楊文攝於2006年)

圖/我心目中最後一張照片(自然之友2009年提供)

陳楊文

零碳行動執行長。50年前在台北盆地南端登陸地球(出生),自小在水源地生態圈野玩。大學開始自然攝影與科普創作。負笈美國研究構成行為的神經科學,遊遍北美大地。任職國際保育組織,行遍五大洲,編輯國際保育類動植物數冊。近十年研究台灣海洋,著有台灣海洋生態書籍兩本,並以節能減碳、綠建築工作為職業。

所有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