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低電價不該是一國能源政策的目標,唯有電價合理化,才能提高民眾與企業的節能誘因。"
美國德州大學環境工程與水資源碩士與荷蘭萊頓大學工業生態學碩士畢業,台達荷蘭獎學金得主。碩士研究為循環經濟框架下阿姆斯特丹2050年銅金屬都市採礦潛力評估;現任職於工研院。
為了因應氣候危機,歐洲各地的古蹟開始裝上太陽能板,引發了文物保存和氣候行動之間的衝突。義大利著名的龐貝古城裝上了「隱形太陽能板」(invisible solar panels),將太陽能板融入在古城之中,試圖找到新與舊共存的可能。
英國政府去年底承諾,將在2027年前推出英國版碳邊境調整機制(UK CBAM),以避免碳洩漏風險。這項重大宣告將導致不少進口商面臨與國內生產商相當的碳價。英國版CBAM 收取的費用將取決於進口商品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以及原產國碳定價與英國碳價的差距,涵蓋鋼鐵、鋁、化肥、氫、陶瓷、玻璃、水泥等產業,機制的設計與明確範圍將於2024年進一步研商。
國際研究趨勢中,不同淨零排放情境的版本都越來越少依賴碳捕捉。碳捕捉技術已經被許多團體、學者稱為氣候危機的「虛假解方」,但多數油氣公司仍用力遊說、大力投資,認為碳捕捉技術可以幫助達成淨零目標。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