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趨勢中,不同淨零排放情境的版本都越來越少依賴碳捕捉。碳捕捉技術已經被許多團體、學者稱為氣候危機的「虛假解方」,但多數油氣公司仍用力遊說、大力投資,認為碳捕捉技術可以幫助達成淨零目標。
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眾所矚目的討論焦點在於化石燃料去留,而「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簡稱CCS)則成為爭議核心的主角之一。
許多石油與天然氣業者認為,碳捕捉技術可以在持續生產的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碳排目標。與此同時,碳捕捉技術也被許多學者、氣候倡議者質疑,僅是油氣產業為了續命、一切照常(Business as usual)並拖慢氣候行動的藉口。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所發布的《石油和天然氣的淨零轉型報告書》指出,在當前政策下,油氣產業的需求將在2030年達到高峰,2050年的需求將比現在下降45%,但若要守住升溫幅度在1.5°C內的目標,2050年的需求量應下降75%以上,範疇一、範疇二的碳排放量更需在2030年下降60%。此外,油氣產業應該加強投資潔淨能源,但目前油氣公司占全球潔淨能源的投資占比僅1%。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於COP28前提出的全球淨零排放路徑圖估算,到了2030年,碳捕捉技術要捕捉15億噸的碳排放,到2050年則要達到60億噸。但在此淨零情境下,絕大多數的碳捕捉是應用在難以減少排放且減排成本高的產業如:水泥產業、化工業等等,僅有少數適用於油氣產業,同時, 2030年之後工業製程、能源與製氫將成為碳捕捉技術的主要應用類別。
在承諾目標情境與淨零情境下,碳捕捉技術使用的類別。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
德國的氣候分析公司(Climate Analytics)在其報告書中分析,國際能源總署發表的淨零排放情境,不同版本都越來越少依賴碳捕捉技術,因為其相對成本效益不斷下降。例如,與2021年相比,2023年版本使用的CCS減少了38%。這種低CCS使用是因為其他替代方案通常更便宜且更能有效減少排放。
最近分析顯示,與永續的低CCS途徑相比,到2050年前,高CCS途徑每年將額外花費約1兆美元左右。
IEA報告中也指出,在2050年守住1.5°C的淨零情境下,每年需要花費1000億美金在碳捕捉與碳移除技術上,但若石油與天然氣的需求未減少,則每年需要花費3.5兆美金在此技術上。報告結論也說明,「碳捕捉技術並非淨零的仙丹妙藥,減少化石燃料便意味著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
碳捕捉技術並非淨零的仙丹妙藥,減少化石燃料意味著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總署
除了成本問題,碳捕捉技術在開發層面也遇到許多反彈。《彭博社》報導,美國愛荷華州的居民擔心輸送二氧化碳的管線通過地下可能會引發地震、污染,造成健康與安全問題。
這些反對聲浪擴及至美國各地有碳捕捉計畫的地點,一個在德州的天然氣與二氧化碳管線共用計畫,也遭到當地社區與環保團體的反對,認爲這是一種對油氣產業的漂綠行為。在地居民表示,他們並不反對減碳政策,但應該以實質的減碳作為主要手段,而非碳捕捉技術。
儘管碳捕捉技術已經被許多團體、學者稱為氣候危機的「虛假解方」,但多數油氣公司仍用力遊說,並大力投資其視為重要的解方的碳捕捉技術。
然而事實是,目前全球的碳捕捉技術僅捕獲0.1%的碳排放量,並且許多的二氧化碳在捕捉之後會被「再利用」,注入油井中產出更多的石油,例如:美國有14個碳捕捉計畫皆用於開採更多的石油。
科學與環境健康網絡(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Network)的「碳捕捉事實」網站指出,每1噸注入油井的二氧化碳會產生2~5噸的二氧化碳,此舉不僅無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更嚴重加劇了氣候危機。因此,目前也開始有碳捕捉技術公司拒絕與油氣產業合作,Climeworks 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格博(Christoph Gebald)表示,公司只對將捕捉來的碳「永久儲存在地下」感興趣;新創公司Heirloom則保證,其技術去除的二氧化碳不會用於開採石油。
COP28最終決議提到,全球應儘速「轉型脫離」(transition away)化石燃料,並且提出2030年「再生能源增加兩倍」以及「能源效率提升一倍」的目標。決議文中雖也提到應加速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但亦強調是用於「難減排產業領域」(hard-to-abate sector)以及低碳氫的生產。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能源影響中心主席伯恩斯(Maurice Burns)表示:「在減少能源排放的五個主要手段中——太陽能、風能、電池、氫和碳捕捉,前三個已是有利可圖的技術,世界需要加速發展。我們確實也需要氫能和碳捕捉技術,然而過度注重在此兩種技術上,會使能源減碳的方向失焦。 」
台灣也須檢討現行2050淨零路徑中碳捕捉所扮演的角色,目前2050年電力配比的規劃中,含有碳捕捉技術的火力發電廠占比高達20~27%,顯著高於全球淨零路徑中碳捕捉貢獻的份量(低於一成),至於真正需要碳捕捉技術的鋼鐵、水泥、石化等產業,政府則尚未有明確對策。
我國未來應針對碳捕捉技術進行使用限制,以避免被石化產業過度濫用。除此之外,考量到碳捕捉技術高耗能、高耗水的限制,以及碳捕捉整體建設可能對地方帶來的衝擊,政府應將減碳焦點放在提高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加強能源效率以及淘汰化石燃料產業,才是達到淨零碳排最實際、可行的道路。
參考資料
IEA(2023年11月23日),Oil and gas industry faces moment of truth – and opportunity to adapt – as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advance
Climate Analytics(2023年12月),Unabated: the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86 billion tonne carbon bomb aimed at derailing a fossil phase out
UN Climate Summit(2023年12月3日),Majors pledge to tackle emissions with Oil & Gas Charter at COP28
Carbon Capture Facts,Carbon Capture Overview
Bloomberg News(2023年12月11日),The World’s Leader in Carbon Capture Shows Why It’s a Long Shot - BNN Bloomberg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