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的普及速度有快有慢,科技先進的國家未必走得快、生產化石燃料的國家卻成為佼佼者,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人們購買電動車的想法?
儘管今年電動車市場傳出降溫訊號,但國際能源總署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認為:「全球電動車革命似乎正準備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而非逐步減弱。」但電動車數量要持續增長,除了推出平價車款,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應跟上。
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歐盟在今年3月通過了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法令。這項法令看似為淨零目標帶來一大躍進,但德國在立法過程要求必須保留使用e-fuels車輛的豁免權,引發不少爭議。
共享滑板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層出不窮的問題,今年(2023)4月2日巴黎舉行公投,讓全體市民決定共享電動滑板車去留。結果近90%票數支持廢除。
若全球持續穩定地走在淨零路徑上,2030年電動車減量潛力上看11億噸,等於幫地球減掉快要一個日本的排放量!
為因應氣候危機,日本政府正積極準備邁向零碳社會。日本環境省在2021年度補助消費者購買電動車,金額最高可達140萬日幣(約新台幣30.8萬),對照電動車最低起價約220萬日幣,補助比例不可謂不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買電動車要獲得補助還需滿足一項要求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發表的《全球電動車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22),2021年,全球合計新售660萬輛電動車,至今共有1650萬輛電動車在路上跑,規模已是2018年的3倍之多。
這些年,空汙儼然成為最熱門、也最能吸引群眾注意力的環保話題之一,各級政府與主管機關紛紛施展管制作為,並投入大批資源,如更新監測設備、汰換老舊車輛及工業鍋爐、甚至要求電廠機組降載、還定期公布空品狀況及警示資訊,希望能夠化解民怨。
現代生活的便利,其中有一部分是建立在擁有大量車隊的物流系統。然而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卻成了便利的代價。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有鑑於此,便開始實驗採用氫燃料的運輸車作為減碳先鋒。
2021年全球運動休旅車熱銷3500萬輛,上路總車數飆破3億,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高達9億噸,僅次於目前排碳量位居第五名的國家日本⋯⋯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