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塞維亞(Seville)今年6月來勢洶洶的熱浪,被命名為Yago(西班牙語,男性名)[1]。隨著熱浪變得更加頻繁與強烈,致災程度不亞於颱風,各國政府不得不正視。有的國家透過為熱浪命名,希望讓民眾意識到熱浪不再只是一個偶發或反常的現象,而是應積極正視、預防及應對的天然災害。
氣候變遷影響全球,對開發中國家來說,極端天氣現象的傷害來得又快又急。印度已出現「熱浪險」參數型保險,特色是講求數據和自動化,依「觸發事件」就能賠償,發揮及時雨功能。
想到巴黎,腦海中浮現的是雄偉氣派的凱旋門、藝術殿堂羅浮宮、風景如畫的香榭麗舍大道⋯⋯。巴黎是優雅、浪漫的代名詞,很難想像,曾幾何時,美麗的花都已成為熱死人的地區。
據統計,今年法國遭受祝融燒毀的林地面積已超過6萬公頃(230平方英里),是過去5年來 (2016–2021)平均的6倍,今夏已迫使近4萬居民緊急撤離。
在全球氣候緊急的影響下,巴西與澳洲的森林大火不再是新聞,全球各地也不斷傳出高溫紀錄被刷新的消息,從北美洲到西伯利亞,各地都發生了嚴重的火災,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為了降低道路溫度,國土交通省將馬路更新為保水鋪面(透過水蒸散降低路面溫度)、善用避熱性鋪面(反射紅外線抑制溫度上升)、並提升街道樹木的綠蔭效果。
熱爆!不只台灣,整個北半球都呈現發燒狀態,連北極圈都出現32度高溫。氣候變遷已不是科學辯證,而是眼睜睜的事實。政府、企業、與人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地球降溫呢?
現代都市的建設象徵和科技配備,不是容易吸收太陽溫度,就是大量製造溫室氣體或排放熱氣,一步步剝奪掉都市的氣候調節與降溫能力。
科學家們早已體認全球暖化的真實性,而熱浪事件,只是讓一般民眾更清楚地感受到而已!
「我拒絕宣告,當地球交付給你們這一代以後,是一顆難以修復的行星」─ 歐巴馬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6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