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似乎變得越來越長,日本許多企業開始提倡,一年不再只有四季,應該在夏、秋之際新增「猛暑」,改成一年五季。「猛暑日」是日本氣象廳在2007年新增的預報用語,意指當日最高氣溫超過35℃,民眾需要留意中暑,原本應該是新概念,現在卻成了夏季的常態。光是今(2025)年8月,東京都的猛暑日就達到18天,更一度連續10天出現「猛暑日」,刷新最長的連續紀錄。回顧日本過去8月最高平均氣溫,1975年到2003年間還會在30℃以下,但這5年都落在31.6-34.4℃,足見近年日本夏季有多炎熱。
在台灣,大家都是吃米長大的,但是我們很少會關注稻米中的砷含量。水稻栽種過程中會吸收土壤中的砷,而最近有研究發現,在全球暖化下,稻米中的砷含量可能會變得比以往還要多。另有抽驗調查發現,美國市售米的砷濃度高於嬰幼兒建議上限值,引發關注。
1872年,日本第一條鐵路(橫濱-新橋)開通,帶動日本明治維新的推進,讓日本發展成現代化國家,也改變了民眾的生活。150年後,在節能減碳成為主流的現在,鐵路系統也得面臨轉型。
發展再生能源在近年成為主流,如何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碳排量,已經成為共識。日本除了積極開發氫能等再生能源,也將目光轉往較少被討論的氨氣身上。到底氨氣發電有什麼特點?未來台灣也有機會發展這項技術嗎?
世界盃足球賽即將開踢,相關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今年除了是阿根廷國家足球隊隊長梅西生涯最後一踢,更是前所未有的「碳中和」賽事。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