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落實節能減碳有兩大關鍵,一是提供具體的實質效益 (像節省電費開銷),其次是可感受參與的樂趣所在(比方跟鄰居互動)。"
中央大學企業倫理哲學博士、曾赴Harvard大學參與相關企業永續學程,第二屆與第五屆台達企業環境倫理研究獎得主、現任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研究主任。專長於倫理思維、企業倫理、企業永續等領域。
夏日腳步接近,氣溫日益升高,瀝青、混凝土充斥的校園儼然成為危險的高溫陷阱,尤其在缺乏樹蔭的大城市,問題更形嚴重。有鑑於此,從紐約、洛杉磯、費城到休士頓等,各個城市都開始積極啟動綠化改造計畫,為校園降溫。
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逐年上升,加上部分城市下陷,已讓全球多達570個沿海城市面臨前所未有的洪災命運。究竟要如何防患於未然?或可參考威尼斯與鹿特丹的作法。
受氣候變遷影響,全球各地正面臨嚴峻的高溫威脅。各國紛紛從建築和城市設計方面著手,尋求解決之道。城市作為人類對抗致命高溫的第一道防線,各國政府也積極採取措施為城市降溫,像西班牙塞維亞就設計出具有冷卻功能的地下水管、美國鳳凰城研發了讓路面降溫的技術,阿布達比則在高樓外牆蓋動態遮陽板抵禦酷暑。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