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台中市市區,因為建案興建時排掉的地下水估計每年起碼排掉9000萬公噸,幾乎是半座德基水庫的蓄水量。大量抽出的地下水平白流掉,在全台枯等梅雨的這個時刻,如此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格外諷刺。"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台灣水鳥研究群(Taiwan Wader Study Group)成員,俗稱企鵝,自認為鳥故事杜撰者,嘗試將研究者的視角以故事性的手法描述,寫出有所本的小鳥故事集。
都市中的綠洲會勾起市民三種感受。這些資訊其實點出了都市空間即使受限,但並未框住人們欲將自然帶入都市的渴望。
台灣常面臨因強降雨而帶來的土石崩塌和斷線危機。此時,地方政府首要任務是多多發展分散式能源及微電網系統(再生能源、儲能、電動車到建築V2B應用),以增強社區和偏鄉的抗災能力。
花卉產業以及大量移入的人口與當地居民產生水源爭奪,鮮花是用水密集的部門,需要大量水源灌溉,但是此湖是流域中唯一一個淡水湖,約有200萬人依靠湖水資源維生,用水量的增加造成湖水面不可避免地下降,根據Equal Times報導指出,茲懷湖可能在50到70年後消失。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5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