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將人民置於能源轉型的中心,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莫不著力於設計友善的標案制度,好讓在地社區主導能源轉型。歐洲的經驗,值得台灣推動低碳社區、能源轉型、社區創生的相關機關參考。
在氣候變遷持續受到各界關注的情況下,如何取得更永續的能源成為當務之急,而關於生質燃料的討論也從未中斷過,只是,生質燃料真的是乾淨、永續的未來能源嗎?
潔淨能源當道,烹調爐具也吹起減碳風,「潔淨烹調」(cleaning cooking)指透過爐具更換與改變燃料來減少碳排,不僅有助於對抗氣候變遷,也有益於人體健康。然而,企業於碳交易市場能得到的利益與寬鬆的減碳定義,使得潔淨烹調的效益被過度誇大,在印度,其效益的高估程度達八倍之多!
在各項陸上天然資源日漸枯竭的時代,深海採礦備受矚目,甚至可能改變國際戰略局勢。深海採礦將能提供電子產品、能源設備新的礦源,然而,目前全世界仍未有第一個獲准的公海採礦計畫。
“台灣的主要城市已快速跟上國際大城趨勢,首先通過氣候變遷調適法規,再以氣候行動計畫帶入相關措施……但在行動上,仍以傳統由上而下的思維看待氣候變遷議題,並未整合與社區相關的淨零策略。”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於6日在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揭開序幕,先前已16次與會的台達電,本屆將在台灣時間16日晚間,於聯合國官方談判區(blue zone)舉辦周邊會議(side event)及行動倡議講座(action hub)。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在國際情勢升溫下展開,要如何在這樣的動盪下加深國際合作,加速推動國家減碳目標,以及建立一套更明確的氣候融資方案,比起以往更具挑戰。
IRENA報告列出了能源轉型的6大技術途徑,包括: 再生能源、能源效率、電氣化、使用氫氣、化石燃料與生質能源的碳捕捉封存。
碳定價的收益是低碳轉型的驅動力,也承擔著氣候公正轉型的責任。各國對於運用碳定價收益的作法不盡相同,但同樣重視對弱勢群體的補助。目前台灣的碳費制度也勢在必行,因此本文選取歐盟和美國加州的例子作為借鏡,說明碳定價促進氣候公正轉型的可能性。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能源價格自去(2021)年9月就持續飆漲,使得德國社會對能此越發恐慌。然而,這場軍事衝突反而讓德國政界更加堅定推動能源轉型。然而,德國的能源轉型趨勢,也衍伸出新的社會議題:一是這些綠能推廣措施的參與者不夠多,因此有所侷限;二是能源轉型加劇了能源貧窮,讓弱勢家庭負擔更加沉重。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