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有五間公司製作TCFD報告書,代表著台灣的氣候相關資訊揭露已經踏出關鍵的第一步。雖然揭露的資訊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已經可以作為企業內部自身管理氣候變遷因應的依據,而這項意義應與揭露資訊給外部利害關係人——投資人、消費者、立法者,乃至社會大眾的意義一樣重要。
以今(2021)年底前台灣有五家企業單獨發佈TCFD報告書,代表著台灣的氣候相關資訊揭露已經踏出關鍵的第一步。從中可以發現這些企業已揭露大部分資訊,例如:氣候風險類型、短中長期的氣候相關策略與績效,但資訊的品質仍有加強的空間,例如:氣候風險與機會對財務影響的重大性、風險評估與管理的細緻度等。
可以預期台版永續分類標準力求更透明、更一致和更具體的ESG資訊,當以一致的標準將ESG資訊攤在陽光下時,將驅動不夠永續的企業和經濟活動需朝向低碳轉型,避免未來可能被市場自然淘汰。
TCFD這類自願性質且門檻不高的氣候倡議,一來對參與者沒有強制力,無法要求所有參與者都提出相同品質的報告;二來,不參與的企業將成為市場的漏洞。於是「是否要將氣候風險揭露作為強制性政策」開始被討論。
有鑒於「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施行的成效,另一項針對全球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財務揭露(TNFD)將在2023年正式上路。這項新的倡議將幫助金融機構評估其對自然生態影響,並將資金用於支持而非破壞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若把企業的ESG績效比喻成考試成績,除了以現金獎勵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外,也開始向成績不好的學生收取罰款。
2018年已公告之保險商品及受理保險費補助,截至2021年1月底止,已開辦23種品項與35張農業保單,其中投保率前三名皆為全國性保單,承保標的物分別為水稻、農業設施與水梨。
比起依賴第三方針對企業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所劃定「等級」,投資公司更偏好企業自己主動公開大部分的「資訊」、自行設定評分流程與標準,方便投資人直接評估企業ESG績效。
對投資人和資產管理公司來說,該如何判別一間企業是否值得自己的低碳投資?其實通常大概會從公司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以及氣候相關資訊揭露來判定,也是企業不得忽視的。
小田急電鐵會把款項投入在運輸路線的改善(複複線化工程),主要透過新增軌道等建設,減少車程需要的時間。而當鐵路運輸的效率被提升之後,就可以縮短車程時間,耗電量與排碳量也會隨之降低。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