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50淨零碳排的浪潮中,「儲能」是淨零轉型的要角,台灣各地也開始設置儲能廠。然而儲能廠的設置卻因為程序、安全疑慮造成在地居民反對。能否找到儲能廠設置與居住安全的平衡,是政府、廠商與在地居民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去年(2022)可謂多災多難的一年,不僅俄烏戰爭開打,許多國家還遭受世紀洪災、暴雪及熱浪襲擊,當國際間不斷接收科學家的警告:「這只是一個開始」,究竟各國的努力有沒有讓全球碳排放量下降一點?
2022年9月,台灣政府提出第二份「國家自願檢視報告」,報告告訴我們,這5五年期間的SDGs整體指標的達成率為83%。在不少方面,仍有進步空間……
國際能源署IEA的再生能源年度報告指出,未來6年(2022-27年)全球再生能源安裝量將大爆發,相當於之前21年累積的裝置量!
在庫德-克爾科農場,如果全力運作沼氣發電,約可供應台灣7205個家庭一整年的用電。德國沼氣發電雖然趕不上進口的天然氣,但卻是每個人都可參與的一種再生能源方式。而在台灣2050淨零目標之下,沼氣發電仍有一大段路要走。
德國再生能源發展推動多年,沼氣發電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本文作者實地走訪德國東北部的庫德-克爾科沼氣廠,在這座落於邊境上、保護區內的私人農場,一窺有機農業、循環經濟、再生能源三者互相交融的景象。
引言:英國為世界最早將淨零政策列入立法的國家。2022年7月,英國零碳飛行理事會(Jet Zero Council)更制定了2050年前,英國該如何達成產業淨零的策略及措施。其中不乏針對現行飛航科技的革新目標,以及政府未來如何與產業及國際合作的討論。
“能源價格的咄咄逼人,迫使各國搬出「提升能源效率」這項荒廢許久的工具,使能效投資迎來一波高潮。但IEA提醒,往後每年仍須投入1.5兆美元,讓能源密集度持續改善逾4%,才可能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
不難預見,今後勢必有更多資源湧入非洲大陸和開發中國家,可是,如何同時提高這些氣候行動的資訊透明度,減少資源的錯置與浪費,也是不該忽略的關鍵。
在COP27的展覽現場,化石能】源相關攤位與活動琳瑯滿目。讓非營利組織「企業責任聯盟」(Corporate Accountability)代表瑞秋傑克森(Rachel Rose Jackson)不禁直言,「COP27更像是個化石產業博覽會」。但到最後一日,大會決議草案仍僅將逐步減少化石能源限縮在煤炭,石油與天然氣則依舊隻字未提。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6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