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建築面積及空間冷卻需求增長,建築產業每年增加約1%的能源使用量,2022年建築營運過程所需的能源佔了三成的最終能源需求,主要用於供暖及製冷上,若包含建材生產所耗費的能源,會再增加4%的能源需求。
"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發起的「建築突破」,是法國、摩洛哥共同主導、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合作的國際倡議,目標在2030年使「近零排放且韌性的建築」成為新常態。"
「COP2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氣候與健康宣言」將健康置於氣候行動的核心,盼加速發展醫療系統,以因應與氣候相關的健康影響,包含極端高溫、傳染病和空氣汙染。
去年在COP27受到高度重視的自然為本解方(NbS),今年COP28大會一開始,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便發表十項關鍵訊息提醒各界,高品質的NbS很重要,應顧及環境及社會的完整性。
隨著自然與生物多樣性議題越來越夯,國際上與企業相關的生物多樣性指引架構與倡議也越來越多,在此帶大家一探究竟。
這份框架的首要任務,便是替代上一份「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實踐2020年後十年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共計涵蓋23項的2030年短期行動目標,以及四項瞄準2050年的長期目標。
儘管各國的調適行動有所增加,但始終跟不上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提供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調適資金,比預估需求還低5~10倍,而且差距還在擴大。
假使各國完全實踐更新版的NDCs,2030年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來到524億噸,這般水平依舊比2010年增加10.6%。雖比去年的NDC (比2010年增加13.7%) 有點改善,但進步幅度依舊緩慢。
隨著太陽光電、風電等發電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不斷下降,IEA預估到了2030年,每公斤綠氫成本有機會降到1.3~4.5美元(約台幣42-145元),相當於每發一度電只要0.039-0.135美元(約台幣1.3~4.5元)。
「綠色製冷倡議」 (green cooling initiative) 估算,到了2030年,由冰箱與冷氣等製冷設備貢獻的溫室氣體,恐怕會占全球高達13%的排放量。如何快速削減這些設備的碳足跡,已經不能再等了!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2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