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blog

打造水霧都市、重建古老引水道......城市抗酷暑出奇招

2022/08/09 李昱德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變得更加嚴重,而氣溫高漲,讓受都市熱島效應影響的居民叫苦連天。城市面對酷熱天氣,紛紛採取不同應對之道,如東京建立起城市「風軌」、維也納透過水霧技術設立「清涼區」等,想方設法撐過越來越熱的夏天。


都市熱島效應讓城市在面對高溫時受到的影響特別大。圖片來源:shivaphotographyyPixabay

夏季氣溫飆升 英國頒布「抗暑指引」

事實上,持續攀升的氣溫不只是容易發生野火的高風險地區狀況更為嚴峻,以往氣候溫和的地區也正面臨前所未見的異常氣候衝擊,其中熱浪帶來的影響甚鉅,甚至足以癱瘓日常生活。

以英國而言,海島型氣候涼爽,夏季均溫多不曾超過30℃,這幾年的夏季溫度卻年年打破紀錄,甚至出現43℃的歷史高溫,高溫融化了機場跑道並讓地鐵鐵軌變形,癱瘓了交通系統,讓整個城市陷入混亂。

為了保護民眾健康,這次熱浪來襲時,英國國家嚴重天氣警告服務(National Severe Weather Warning Service)首次因極度高溫發布了「紅色警戒」,衛生部門也將高溫相關的健康警告升至最高的第四級,同時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英國政府發布的指引列出在酷暑中保持健康的數項準則,其中包括了「保持聯繫」(Stay connected)、「保持健康」(Keep well)、「待在陰涼處」(Find somewhere cool)、「注意各種徵兆」(Watch out)等四項大準則,讓民眾在不知所措時有個「教科書」可以參考。

都市降溫出奇招 綠化、傳統工法、修復古蹟全入列


都市綠化是讓城市降溫的好方法之一。圖片來源:igorovsyannykovPixabay

世界經濟論壇(WEF)也針對城市如何降溫提出建議,這其中包括了都市綠化、回歸古老建築工法、替熱浪命名、無動力製冷,以及設立「涼爽區」等,這些方式不只可以降低城市的氣溫,更可以在消耗更少能源的情況下達成此一目的,這讓許多都市深受啟發,紛紛以「奇招」對抗熱浪。

首任雅典首席高溫官米爾維利(Eleni Myrivili)建議跳脫傳統都市綠化的框架並善用雅典的歷史資源,重建長達25公里的「哈德良引水道」,圖為雅典衛城。圖片來源:Leonhard NiederwimmerPixabay

英國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於2019年分析,希臘的首都雅典將成為全歐洲受熱浪影響最嚴重的城市,2021年夏天雅典的氣溫一度飆升至46.3℃,創下數十年來最高溫紀錄,並造成超過140起野火。七月底至八月初因為熱浪而死亡的人數與過去五年相比,更是增加了2300人,希臘政府已開始研擬比照颶風替熱浪命名。

前雅典市長、首任雅典首席高溫官米爾維利(Eleni Myrivili)提出一個新奇的想法,她建議跳脫傳統都市綠化的框架並善用雅典的歷史資源,修復、重建原建於羅馬時期、長達25公里的「哈德良引水道」,該水道貫穿雅典東北部,建成後將可以輸水灌溉城市內種植的樹木。

東京嘗試在城市中建立「風軌」,藉由促進城市上空與東京灣的空氣對流來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圖片來源:Pharaoh_EZYPTPixabay

另一方面,東京則嘗試在城市中建立「風軌」(wind tunnel),藉由促進城市上空與東京灣的空氣對流來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南非首都開普敦與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則嘗試推行用淺色的遮蔽物覆蓋屋頂,以減少深色屋頂吸收太陽光,導致室內加溫過快而必須增加能源消耗來降溫的狀況。

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與開發了獨特水霧科技的當地公司「雨時」(Raintime)合作,在城市設置特製、能偵測環境溫度的不鏽鋼噴頭,無須像一般灑水器需加壓,也不用浪費大量的水資源,只要啟用就可以降低室溫約 5℃,如果旁邊有樹木的話降溫幅度更可以達到10℃,成為維也納建構城市內22處「清涼區」的基石。

攜手經驗分享 全球城市共謀解決城市高溫

除此之外,智利的聖地牙哥、美國的邁阿密等城市也緊隨雅典的腳步,設立特殊的「高溫官」、「高溫長」等職位,負責制定高溫相關對策,並處理熱浪與極端高溫衍伸的各種狀況,期望藉由設立專門職位,讓因應措施更有效率。

而為了促進打擊酷暑經驗上的交流,聯合國環境署(UNEP)與大西洋理事會智庫(Atlantic Council)洛克斐勒復原力中心(Adrienne Arsht-Rockefeller Foundation Resilience Center)等民間組織促成了「高溫行動平台」(HAP, Heat Action Platform)的成立,該平台的目的是為讓城市官員、相關從業人員及金融機構在地方、城市等級,共同討論如何減少極端高溫對生活和經濟的影響。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成為最直接受害者的都市勢必得攜手合作、推陳出新,才有可能減少極端高溫帶來的傷害,而隨著夏季與冬季時程的消長,高溫帶來的各種衍伸問題,像是野火、乾旱等,也將成為當局不得不認真面對的問題。

參考資料:

BBC(2022年7月19日),Heatwave: Ferocious European heat heads north

TIME(2022年7月16日),U.K. Braces for Heatwave as National Emergency Is Declared

英國衛生及社會關懷部,Beat the heat: staying safe in hot weather

National Public Radio(2022年7月20日),Record high temperatures cause infrastructure damage in Britain

衛報(2022年7月19日),Why do Britain’s roads melt and its rails buckle in heat?

Long-term plan needed to combat heat waves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7月28日),Climate change is making heatwaves more intense - here are 5 ways the world can cope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6月21日),Hit by heatwaves, cities test fresh ways to cool residents

世界經濟論壇(2022年5月23日),How leaning on nature can beat urban heat

Tatsuo AKASHI(2008年),Creating the ‘Wind Paths’ in the City to Mitigat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A Case Study in Central District of Tokyo

thefifthestate(2021年12月7日),How Athens chief heat officer Eleni Myrivili is dealing with extreme heat, the “silent killer”

國家地理(2021年6月17日),「高溫長」來了! 美國各大城市聘請專家對抗氣候變遷

raintime,22 cool streets in Vienna ensure cooling

atlanticcouncil,Adrienne Arsht – Rockefeller Foundation Resilience Center

atlanticcouncil,Navigate the Heat Action Platform

 

李昱德

李昱德,政大外交畢業後於媒體擔任環境線編輯,處理的新聞涵蓋氣候變遷、永續發展、食品安全等,而後前往倫敦大學學院攻讀環境與永續發展碩士學程,畢業後於國際氣候發展智庫擔任助理研究員一職,後轉往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任職,持續研究永續發展議題。

所有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