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許多政府已提出的減碳目標外,不管是讓各國NDC跟國家發展計畫的減碳目標一致,或採自然氣候解決方案,還是採行其他的減碳方式, 有更多減碳的潛力尚未開發。"
美國德州大學環境工程與水資源碩士與荷蘭萊頓大學工業生態學碩士畢業,台達荷蘭獎學金得主。碩士研究為循環經濟框架下阿姆斯特丹2050年銅金屬都市採礦潛力評估;現任職於工研院。
AI資料中心的高耗水、耗能問題是一大焦點,今年2月在巴黎舉行的AI行動峰會(AI Action Summit)上,各國領袖共同提出「包容性與永續AI聲明」、37家企業與11國也成立「永續AI聯盟」力求降低AI環境足跡。隨著AI技術飛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國際能否借鑑聯合國氣候大會(COP)的經驗,即時引導AI發展走向永續之路?
COP29於上(11)月落幕,儘管此次會議的主題日及大會宣言未直接與工業去碳化掛鉤,但各大國際權威組織如: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碳揭露計畫(CDP)仍在此期間發布了不少報告,指引企業減碳方向。德國、瑞典、美國、日本與韓國也舉辦了多場與工業減碳相關的周邊會議,分享知識經驗、呼籲更多公私部門一同合作推動工業去碳化議程。本文整理COP29期間重要的工業減碳趨勢,期台灣政府與企業能據此接軌國際趨勢、加速氣候行動。
2024年8月,是全球連續第15個創歷史高溫紀錄的月份,也是北半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延續COP28達成的結論,今年的氣候變遷大會將接續討論至關重要的氣候行動與融資議題。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8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