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日本宮古島與義大利威尼斯相繼加徵訪客費,試圖減少一點爆量的遊客。位於北歐丹麥的哥本哈根,則另闢蹊徑推出了創新的旅遊永續提案——CopenPay,以此來應對過度旅遊問題。
生產木材的的碳排放數遠比鋼筋水泥或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低許多。在全球暖化的現代,除了在製程中的低碳排放,木材也是天然的二氧化碳儲存庫,替節能減碳帶來一絲曙光。
IEA估計,未來20年中,每年能投入3500億美元於創新潔淨技術上,將有機會保住75萬個工作機會,同時讓全球達到碳中和目標。
在太陽能建築十項全能競賽中,各大學團隊不僅要蓋出一座以運用太陽能為主要能源供應的住宅,還要通過限時的能源模擬檢測,藉以決定哪些建築能成為真正的十項全「能」
整體來說綠色學校是一所融合多元文化的一所學校,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學校也希望學生在結束課程後回到原居住國家後,能把在綠色學校學習到的永續作法與概念傳承下去,讓綠色永續的種子在全球發芽成長。
這一間環保的節能小學,相較於同樣規模的校園,預估一年可以省下25萬元的電費。校區內所設置的風力及太陽,也足以讓校內獨棟的圖書館,在良好發電條件下,可以完全依靠再生能源,達到「淨零耗能(Net-Zero)」高標準。
從這兩本談藍色經濟的書籍,以及「零排放基金會」在Youtube所分享的一系列影片,都讓我看到鮑利如何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分享藍色經濟與藍色革命種種想法。
從建築的生命週期思考,以大自然、設計者、使用者合作的角度出發,綠建築的定義更寬廣了。在所有人共同參與的前提之下,建築成為網路的一部分,回到大自然的模式裡。
以目前的社會來說,永續設計的執行度是淺綠到深綠的漸近線,根據設計及情況的不同來決定某項作品在永續設計之程度。要達成100%的永續設計仍有相當的難度,然而,只有我們開始實踐與信仰,一步步的確切實踐,我們才可以將永續設計延伸並向外傳播。
位於高雄山區的民權國小圖書館,不只美得像一首歌,也是台灣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要求的校園圖書館。它是郭英釗建築師的最新作品,也是他十年來第四座綠色圖書館;不但最新,更結合了亞熱帶與溫帶建築的優點,成為往後綠色圖書館的新典範。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