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價的收益是低碳轉型的驅動力,也承擔著氣候公正轉型的責任。各國對於運用碳定價收益的作法不盡相同,但同樣重視對弱勢群體的補助。目前台灣的碳費制度也勢在必行,因此本文選取歐盟和美國加州的例子作為借鏡,說明碳定價促進氣候公正轉型的可能性。
2013年,富比士排行榜引用了一項調查,稱華特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微軟(Microsoft )、谷歌(Goofle)等企業同為全球最具社會責任聲望的企業。迪士尼在近年來的淨零風潮中宣布,將在2030年達到範疇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和範疇二(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如:購入的電力和熱能)的淨零排放。
2021年10月,馬來西亞沙巴州領導人與新加坡Hoch Standard公司及其夥伴澳洲顧問公司 Tierra Australia 簽署了碳權交易的協議,約200萬公頃的森林將免於毀林。為了保存碳匯、復育森林,居民賴以為生的土地及土地利用方式將被改變,然而,在此項協議簽訂之前,當地社區與部落卻一無所知、更無從參與這片土地的未來,使得這項似美好的保育願景,蒙上侵害人權的疑慮。
荷蘭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表明,博物館身為國家的生態研究中心,會努力解決「任何人」對生物多樣性的疑問,協助對象當然也包括企業。不但與殼牌(Shell)、荷蘭皇家航空(KLM)合作,更打開深鎖的收藏櫃,與在地農友合作展開環境友善農業的研究,也以創新的方式,進行政治影響和青年教育。
憑藉創新的展覽及豐富的標本,荷蘭的自然生物多樣性中心獲得歐洲年度博物館獎。其中設有八個展場,展示「地球」、「死亡」、「冰河時期」、「誘惑」、「早期人類」、「恐龍時代」、「生命」、「科學現場」等主題。
清晨5點,凱法利尼亞島(Kefalonia),小海龜剛從沙礫鑽出,初見日光,爬過一切比自己身形要巨大的坑洞,像一顆大海的細胞,只願成為大海的一部份。位於希臘西岸的凱法利尼亞島,是人們夏季的心之所向,也是赤蠵龜在地中海的築巢熱點,近年來,赤蠵龜蛋巢數量年年破百,也持續攀升。與此同時,當島嶼的旅遊業蓬勃發展,壓縮了海龜的空間,該如何集結、挑選籌碼,確保海龜的生存條件與下一代?背後,有一群研究員與志工,以滴水穿石的調查精神,希望翻轉這座島嶼的保育圖像。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