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許多綠能業者發表許多文章及資訊,嘗試破解綠能謠言,最典型的就是由國際太陽能協會所製作的「再生能源併網八大迷思破解」資訊圖表,圖文並茂地闢八大謠言。
在德國、丹麥、加州、澳州等能源轉型步伐領先的地區,漸漸不再使用基、中、尖載區分電力來源,改以「彈性」做為指標,依電網殘載曲線找出最適當的調度方式。
上述兩道強風侵襲僅相隔短短一個半月,德國電廠的應變能力卻出現明顯差異,顯然問題不是出在技術端,而是市場賦予的價格訊號和誘因使然。
檢視美國近年電力供應結構,「以氣代煤」並未提高該國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度。
媒體文本不外乎呈現三種內容:資料、邏輯論證、觀點,「媒體識讀」即是針對文本分析,找出這些撰寫者隱藏、或忽略的邏輯和觀點。
化石燃料之所以能在全球橫行無阻,以相對便宜的價格與其他能源競爭,除了外部汙染成本未被內部化,更重要的是常得到各國政府不合理的政策補貼。一旦抽離補貼,化石燃料的開採與發展即欠缺經濟效率與足夠競爭力!
無論是以管理者或使用者為導向的節能決策過程,兩種策略必須雙管齊下、交互使用,才會有更好的節能效果。
學校作為公家機關,享有政府一定補助,且學生也有繳納學費、受其服務的關係;故對師生、乃至於公眾的資訊揭露,應為當然且必須履行的義務。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