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使得燒傷病友需要更健康的復健環境,此舉卻藏著恐付出高額電費的成本,如何以節能之道協助老舊商辦轉型,協助傷友不因疫情停下復健的腳步,成為此次和陽光基金會攜手合作的契機。
來自加州的15歲女孩 Zuriel Oduwole 質疑:「只會傳授舊知識的課堂,如何讓孩子們培養出面對極端氣候威脅的生存能力呢?」
在德國波昂舉辦的COP23,討論的是當代人類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氣候變遷,會場可見許多有趣的互動科技,從火紅的VR到每天滑不停的社交媒體,在這裡都看得到。
不想再和觀光客人擠人了嗎?明年秋天造訪京都,不妨也來趟森林圖書館的特殊小旅行吧!
今年地球日台達基金會和台南社大規劃透過「太陽能烹調有機食材」推廣綠色能源,籌備過程的種種討論,卻先檢視環境工作者的工作心態,究竟是為觀眾設計「一個趣味的體驗」還是「一個觀念的轉變」?"
平價超市以塑膠購物袋做為品牌廣告的主角,「拿塑膠袋好俗氣、一點都不時尚啊」,看來意圖用時尚氛圍抓住草莓群注意的廣告風格似乎在細節露出破綻,重點是對年輕人來說拿塑膠袋看起來「不好看」,而不是我以為的「不環保」。
由於那瑪夏的民權國小在全校師生努力下成功達到淨零耗能校園里程碑,連聖誕老公公都好奇來取經,校園內的能源管理是怎麼做到的?每個孩子也都化身為能源小偵探,在闖關遊戲裡,充分體驗到那瑪夏民權國小的綠建築環境特色。
在教學設計上,能源教育強調的體驗和實踐有高度相關,因此學校裝設太陽能板的位置不僅要長時間照得到太陽,還要讓小朋友常常「看到」。
在台達能源學校的平台上設計出符合台灣樣貌的能源教育,也更能培育未來的世代對於能源議題有所覺知,更有應變之道。
《蚊之色變》作者蕭孟芳博士是台灣少數結合專業研究與醫生實務防疫的專家,曾經多年在非洲進行「蚊子外交」,撰寫本書是為了傳授正確科普知識。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