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匯聚全球相關組織討論氣候變遷,台達基金會以周邊會議主辦方的身份響應,與世界分享台灣經驗,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指出,台達基金會今年建構移動汙染源監測網,讓民眾可透過手機即時了解特定區域的空氣品質狀況,他認為,該監測網有機會形成一股力量,創造政治壓力給政府,讓後者更積極做出氣候行動。
「氣候危機不能成為削減勞工權利的藉口。」庫列爾說,面對能源轉型,社會上必須要有解決方案來處理勞工的健康、福利、員工保險、職涯教育等,即使勞工只是整個供應鏈中的一環,卻是重要的一環,公司和政府必須將勞工納入保護傘之下,確保在能源轉型之際,勞工不會被拋下。
童貝里說,COP26是失敗的,現在無法用最初陷入氣候危機的解決方式,處理目前氣候危機的問題,且COP已經淪為一個公關活動,COP不應該被稱為COP,而是應該被稱作全球北方漂綠盛典(Greenwash Festival),世界各國領導人目前還處於經濟成長及以技術解決問題的泡沫中,不過事實不會說謊,人們必須現在就減少碳排放。
氣候變遷衝擊迫在眉睫,世界各國紛紛設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國際能源總署(IEA)也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上深入解析,目前全球碳排主要來自建築部門,2020年更有高達37%的碳排放來自住宅、建築業等直接或非直接的碳排放,具有相當的減排潛力。
版權所有,轉載請寄信聯絡基金會。
最近一個月的網頁瀏覽次數:11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