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園地

台達氣候調適志工 穿梭水下種回一片珊瑚海

2021.10.29

    曾亭靜 /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時序進入霜降後,台達基金會復育珊瑚計畫的種苗工作即將收尾,轉為監測水質及生態變化,和去除復育池廢棄物的維護工作。趁著入冬前最後一次服勤,基金會特別訪問海洋復育種籽志工加入台達志工後的服勤心得。

 

儘管今年潛季受疫情影響,縮小幾場培訓與復育工作的規模,台達仍抓緊疫情微解封之際,與生態消逝的時間賽跑,帶領潛水能力較佳的志工加緊進行水下種苗工作。

 

在基金會招募海洋復育志工之初,畢業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郭丞熙(Edan)工程師,便邀請早已有「開放水域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證照的學長劉錦隆(Jason)與同事蔡孝寧(Neil)組隊報名,投身志工活動。Edan睜大眼與我們分享到「一開始蠻訝異的,因為其他企業可能是在岸上淨灘,突然發現基金會要找的是在水下工作的志工,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種籽志工培訓首次嘗試種植珊瑚苗,台灣山海天使協會黃建華、台達志工郭丞熙、劉錦隆、蔡孝寧(左起)

 

種籽志工培訓完後,每次服勤他們總像海洋守護戰隊般一起著裝現身,擔任小助教的角色,協助志工做水質監測、下水種珊瑚苗、清理牡蠣殼製復育基座上附著的藻類,並整理烟花及盧碧颱風後堆積水下影響工作的石頭。除水下工作外,Neil更覺得海洋復育志工帶領家庭志工與小朋友淨灘,邊做環境教育說明,並以親身體驗告訴身邊的人,海邊活動依然可以遵循海洋環境LNT原則(Leave No Trace),讓志工活動變得更豐富有意義。

 

帶領其他志工分組服勤

 

從前,志工們在外島潛水,海水美麗、清澈、物種豐度高;在靠近都市的東北角海域範圍潛水過後發現,無論能見度與多樣性等,都可以感受到海洋生物因為人類的靠近,影響到生物的生活。Jason學長回憶起大學修課時到水下課程與海洋復育志工的過程,對待海洋的心態,已從過去獨享海洋帶來的樂趣,轉變為讓自己成為能多為海洋做努力的奉獻者。他帶點愧疚感地自嘲人類比起其他動物已經有點幸福,希望未來海洋的生態能一直維持,如果我們能做點什麼就做吧!

 

 

三位大男孩堅信自己去當志工,確實是在做對的事情。

相關照片



延伸閱讀